作者:唐涛律师
所谓破产法制生态圈,是指企业、法院、管理人、学者、党委政府按照各自既定轨迹常态化运行,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闭环系统。生态圈里,每个参与者都有一套行为准则,行为准则之间又互为起点和终点,首尾相接逻辑自洽,共同作用于经济发展。
一个简单的比喻是,企业是病人,管理人是医生,法院是医院,学者是专家,党委政府是制药厂。病人得病后进医院治疗,医院指定医生号脉诊断,医生出具治疗方案。在医院的统领下对病人进行治疗,比如拍片、派药等。对于病情复杂的病人,医院将进行专家会诊,专家将病情和治疗方案提炼后反馈给制药厂,制药厂整合各医院和专家的意见后,推出特效药,此后,类似复杂病情的病人只需要由医生开具特效药即可康复出院。这个生态圈里,每个角色各有使命各司其职,相互之间不可取代,诊断过程按部就班,既不妨碍治病救人,又不妨碍自我迭代自我升级。
一、破产法制生态圈为个案办理提质增效。
对于企业而言,破产不是常态化工作,却是企业“生老病死”周期中不可回避的一环。如果没有良好的破产工作土壤,办案机关会将破产案当做特殊案件处理,破产成果必然良莠不齐投诉不断。相反,如果有了一个良好的破产工作土壤,一个自我迭代的生态圈,不同法院对个案的处理,将变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办案机关办理破产,自动搜集类案处理模式,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做法,依法合规的向党委政府要政策要资源,在原有成果上推陈出新,既保证案件办理的平稳推进,又保证各群体诉求的准确实现。
二、破产法制生态圈为破产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21世纪什么是关键?人才。这个广泛流传的段子同样适用于破产工作。实务中,破产工作的每个参与者都需要人才来将制度落地生根。具体来看,企业要有资源优化、提高生产效能的环境适应力;管理人要有抓关键点、把握办案节奏的驾驭力;法院要有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的决断力;专家学者要有洞察纠纷、总结提炼的调研力;党委政府要有整合资源、合法决策的领导力。所以,破产对每个参与者的工作人员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帮带模式因效率低、见效慢不能满足破产工作要求。因此需要一个完善的,能够实现人才“自孕育、自培养、自达标”的生态系统来补齐短板。试想,破产律师从一个所到另一个所、破产法官从一个法院到另一个法院、政府官员从一个市到另一个市都是适用相同的标准无缝衔接,则破产工作必然得到长效发展。
三、破产法制生态圈助力参与者互助共进。
理论和实务界均认可,破产工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府院联动是破解难题的有效手段。但府院联动只能解决当地政府的当前问题。而我们希望看到的,是解决一类问题,不是一个问题。所以府院联动远远不够,需要企业、管理人、政府、法院和学者的多元联动。有了学者和企业的加入,可以实现解决同类问题、快速推广普及的目标。企业对破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可以在情况变得不可挽回前,尽早申请破产保护,避免核心资产被不恰当处分。学者可以深入一线,总结提炼,创新理论,为更高一级的党委政府提供合法有效的决策依据,为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领导干部免去后顾之忧。
四、破产法制生态圈助力经济向上向好发展。
破产是经济工作的重要一环,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变更生产方式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破产清算,资源重新配置后,再次投入生产领域,将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比如闲置土地、厂房、生产线等;对于破产重整,依法免除债务后,轻装上阵,可快速更新管理和生产技术,叠加经验优势后,能产生更大的社会效能。破产法制生态圈自我净化、自我迭代不断提高办案水平后,最终服务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当下,供给侧改革、经济双循环的政策下,更需要加大资源的整合力度,对于僵尸企业及早清理、尽快清理;对于有重整价值的企业,通过破产制度破除旧观念,打破限制,帮助企业重新站上市场竞争的擂台,创造更大的社会财富。
建立完善的破产法制生态圈,是破产工作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我们法律人为经济建设贡献智慧才干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破产法制生态圈一定会不断完善,不断助力祖国的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