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大福、洪睿
校园安全关乎学校正常秩序、师生身心健康、和谐教育环境的大事。近年来,校园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引起各界关注,有的发展成舆情事件。校园安全事故频发,让家长们揪心,不放心,老师们也搞得心力交瘁,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主管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平安校园建设,采取了多项举措,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然而,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可以借鉴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经验,来搭建校园安全管理体系,提升校园安全。
校园安全涉及面广,既有教学活动、食堂卫生、课间休息、学校安保、外出游学等引起,也有因家长、老师、同学及学生自身的情绪和心理诱发。因此,校园安全不是某个人或某个部门可以承担和解决的,既要提升安全风险识别能力,明确风险源和风险点,又要明确责任落实到人,还要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形成系统管控。
如何搭建校园安全管理体系?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来构建,不能简单照搬。在此,笔者提出一个“3-3-3-9”校园安全管理体系,供大家探索参考。
第一个“3”,指“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即学校构建校党组会、校长办公会、审查监督、安保管理委员会以及安保负责人、专项部门、参与部门“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校园安全管理有效运行。
第二个“3”,即编制“三张清单”。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编制安全风险识别清单、岗位职责清单和流程管控清单。全面排查和梳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将各领域各环节的安全风险清单化;所有教职工员工的岗位安全职责,明确到具体的每一个人,如安保、清洁工、食堂员工、教师、班主任、中层干部、校级干部,在岗位职责的基础上,细化每一个人的岗位安全责任清单;编制合理的流程管控清单,如食堂安全,从采购、运输、储存、清洗、烹饪、分餐、配送、收纳等每一个环节保证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执行到位、监督到位,确保每一个环节无疏漏。又如,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常态化监督,每天对每一个学生,有老师负责与他简短交流沟通一次,通过不同形式的接触,对学生情绪和心理变化进行动态把握,做到早发现、早疏导、早控制。
第三个“3”,构筑“三道防线”。学校的各部门、各班级的员工及部门负责人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以年级为例,具体指班级科任老师、副班主任、班主任、年级组长,根据岗位职责,自我预警、自我审查、自我报告、自我管理,落实安全日常检查、监督和处理;第二道防线由安全管理委员会和安保部门承担,负责制定和优化校园安全的制度框架,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第三道防线则由纪检监督部门承担,对安全制度、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惩罚,确保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有效运行。
“9”个机制,校园安全管理体系,还需要机制保障,才能发挥作用,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建立相应机制。如安全联席会议机制、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安全风险反馈机制、安全风险嵌入机制、举报和调查机制、安全考核评价机制、安全培训机制、信息化建设机制、安全风险报告和应对机制等。这些机制为学校提供一个持续优化的管理框架,形成从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应对,从监督到问责的闭环管理模式。
建设校园安全管理体系,不是一蹴而就和一劳永逸的,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调试、修正、改进、完善。构建了安全管理体系,并不必然能够有效防范和降低校园安全事故,仍然需要明确安全要求、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常识、培育安全文化、兑现安全承诺等。可见,用企业合规管理理念建设校园安全管理体系,不仅可以帮助学校排查安全风险隐患,也能为教职员工安心工作和学生快乐专心学习营造良好氛围,这或许是探索校园安全管理的一种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