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的就诊过程中,手术术后的观察及处置极为重要,是评估手术是否成功、是否有并发症、是否有影响患者健康的潜在或已经出现的风险的重要途径。本团队经办的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中,曾涉及一例直肠癌术后并发低位直肠吻合口瘘的典型案例。医方因吻合操作不当,导致吻合口瘘引发腹腔感染。此患者在术后出现体温、白细胞值升高等症状,但未引起医院重视,腹腔感染加重后经治疗患者病情好转,所幸未导致极严重后果。
在出现医院术后管理不当造成损害后果,责任划分及权益维护方式简析如下:
一、责任划分
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36条、《人身损害因果关系判定指南》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分为四种:
完全责任:这意味着医疗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医院需承担全部损失的100%赔偿责任。
主要责任:医疗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比如有的医院在手术过程中操作失误,虽然患者本身也有一些基础疾病,但医院的过失是导致不良后果的主要原因,此时医院通常要承担全部损失的56%-95%责任。
次要责任:当医疗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时,医院承担次要责任。例如患者术后恢复不佳,主要是因为自身的特殊体质,但医院在护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观察不细致的小问题,这种情况下,医院需承担全部损失的16%-55%。
轻微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比如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某个小疏忽对患者的影响极小,那么医院可能只需承担不超过5%-15%的损失。
二、认定标准
如何判断医院在术后观察及处置中有没有过错呢?认定标准参考如下:
术后观察不足,未发现病情变化,或发现病情变化,未做及时处理。如前案例,患者术后体温、白细胞值升高等症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就是明显的术后观察和处置不足。
对术后早期并发症认识不足,延误抢救时机。有些术后并发症可能症状不典型,如果医生经验不足或者没有及时分析判断,就可能错过最佳的抢救时机。例如患者术后出现血氧饱和度降低、心慌心悸等症状,可能存在血栓形成问题,如不及时介入治疗,可能会导致肺栓塞等致死率极高疾病。
三、权益维护
当患者遭遇医院在手术后观察及处置存在过错的情况时,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协商调解促和解
协商流程:一旦发现医院可能存在过错,患方首先要做的就是冷静下来,及时封存病历,这是后续维权的关键。之后,就可以与医院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协商赔偿或解决方案,例如医疗费的报销、后续治疗费用的承担、因医疗损害导致的误工损失等。如果双方能达成一致意见,一定要签订书面协议,把赔偿金额、支付方式、后续治疗安排等内容都写清楚,避免日后产生纠纷。
调解途径:要是协商不顺利,患方还可以寻求第三方调解机构的帮助。目前,常见的第三方调解有人民调解。人民调解是双方当事人共同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由调解委员会主持达成协议。人民调解程序在医疗纠纷当事人提起诉讼和对病历真实性有异议时终止。
(二)法律诉讼护权益
收集证据:在医疗纠纷诉讼中,证据尤为关键。患方要尽可能全面地收集与医疗纠纷相关的证据,如病历、检查报告等。
确定诉讼请求:患方需要明确自己希望通过诉讼达到的目的,是要求医院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经济损失,还是要求医院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诉讼请求要合理、具体,并且要有法律依据和证据支持。
选择管辖法院:一般来说,医疗纠纷案件由医疗机构所在地或医疗行为发生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患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法院提起诉讼。
诉讼流程:准备好起诉状和相关证据后,即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受理案件后,会组织双方进行证据交换和庭前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就会进入开庭审理阶段。如需要,经医患双方共同委托或经法院委托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医疗损害责任鉴定以明确医院的过错和责任比例大小。司法鉴定机构作出鉴定意见后,在庭审过程中,双方当事人要对包括鉴定意见在内的证据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患方要充分展示自己的证据,阐述医院存在的过错以及给自己造成的损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后,法院会根据审理情况作出判决。如果患者对判决结果不服,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 。
写在最后,医院在手术后观察及处置中责任重大,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每一个疏忽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医院应当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严格遵守术后观察及处置的规范流程,关注患者康复的细节。作为患方,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了解自己在就医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当遭遇医疗纠纷时,建议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